《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4-02-27 16:41:14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集合15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集合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

小的故事折射大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词语,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次次的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第一次读林清玄的散文时我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笔,深厚的道理,以及对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

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之旅才可以安静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梦中显现。

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可以蹲下来好好想想自己,但是,请不要放弃,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面对误解,请选择沉默;面对挫折,请选择沉默;面对辱骂,请选择沉默。有时候,解释是多余的,那时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不过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

这本书里有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能悟出一个道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读一遍都会在人的心中烙一个印。渐渐,一本书的道理都钻入了人的心中。

林清玄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而是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你、他。这些文章,初读时如获良友,再品时如逢故知。他的文字每次读后都会让我的心中充满宁静。文如其人,假如他没有高雅的品味和如此纯净的心,怎么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挫折,是为了让你学习智慧;离散,是为了让你学习成长;忍苦耐艰,人生才能显现真正的价值。”这样的金玉良言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也许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他的书里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外所找不到的欢乐。感谢林清玄,他的文字给了我太多启示。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2

这个,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选》,它犹如一股清风,悄然进入我们的思想,沐浴着我们的心灵,令人回味无穷。林先生的文章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字里行间,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散文选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它们的起点都是我们身边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却能从中提出问题,并且最终总会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受益匪浅。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其中我喜欢的故事有:《软枝杨桃》、《吉祥鸟》、《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软枝杨桃》让我明白了,如果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水终有澄清的一天》让我知道,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不去理睬,并且一直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说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职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每次上台作报告前她总会念着“大家都是人”,念完后不再紧张了,多么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讲的是:猎人太郎叔的独生子因怜悯一窝小山猪,而被赶出家门,太郎叔因此很后悔。一次,“我”和以及太郎叔在打猎山猪成功归来时,竟遇见了太郎叔的儿子,父子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让我最为喜欢。他脸上的那一条刺花刺青也许使他看起来很凶恶、把儿子赶出家门也许使人认为他很严厉,但在他打山猪偶尔失神时,才看出太郎叔是关心、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样,表面是锐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坚锐的外表下是那颗细腻、美丽的心。

读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严厉的说我,和拌嘴,甚至是生气地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使我有时会埋怨他。但当我冷静下来一想,其实爸爸这么做是为了我、为了、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时严厉的外表下的浓浓的爱意。

《林清玄散文选》,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让我放松;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找出身上的缺点,并给以改正;它更像一个指南针,带我去寻找我不曾发现的事物,并为之感动。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3

我在暑假里阅读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它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组成,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咬舌自尽的狗》。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计程车司机养了一只很忠心的大狼狗,但因为它食量和吠声太大了,所以那位司机不想养它了。他把狗放入布袋里,载到一百多公里的深山去放生。一星期后,狗竟然自己跑回来了,但是司机二话不说,再一次把狗放进布袋,载到更远的地方去放生。可狗却接受不了主人的抛弃,它就咬舌自尽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异常沉重,觉得喉咙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给塞住了,真无法理解那位司机为什么如此绝情,这对一只忠诚、有情感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啊!既然情义已灭,那死又何妨呢?于是,它选择了自求解脱。

看了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无情无义,冷漠自私。正像文章中写到的那位司机,既然他已经养了这只狗,为什么还要抛弃它呢?狗是很有灵性的,它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它会给主人带来欢乐、安全,它不会嫌贫爱富,只会忠诚守护陪伴在主人的身边。人和动物长期相处在一起互相之间也会产生情感的。狗和人类感情深厚的例子比比皆是,仅举狗在地震中坚守主人这个感人例子来说吧:汶川地震之后,千百万户人家的房子一瞬间倒塌使之许多人丧命。但是有一只狗不吃不喝一直守护在一间倒塌的房子跟前,因为它知道,那是它主人的房子,它的主人就在里面。就这样不离不弃地连续坚守了几天几夜之后,终于倒在了那房子的前面,咽下了它的最后一口气。从中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平时我们与动物相处之间都应该珍惜这份情感,不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而随意改变它的命运,既然你收养了它,就要对它的生命负责,这样自然界才能和谐相处,使世界处处都充满爱。

我平时在路上也会看到一些被主人抛弃的流浪犬,每次看到流浪犬,我自然就会想到:它一定有一个无情无义,冷漠自私的主人。它的主人肯定是个没有情感和爱心、不懂得感恩的小人。狗十分忠诚,一种至死 ……此处隐藏7398个字……定然是需要的,只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必定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慢下来,这或许,便会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发现的乐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实。这样的一丝一缕,便会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笔记本。

在急速流过的生活中,我们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笔记。只但是,在从前,我们缺少了一颗甘于安定的心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罢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3

一直对散文很是赏爱,家中便有许多散文大师的散文集,像林清玄、梁实秋、朱自清等等。

散文散而不乱,在形散神不散的基础上,每个人的散文又各有特点,因此我不能随意评判他们散文的好坏优劣。但在这里,我要对林清玄的散文做个小小的感悟。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是短小精炼却又震撼人心。

他的散文总是给人以告诫、激励、安慰、启发。

就像《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花的绽放来证明。此文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不是腰缠万贯的人,而是一个以平常之心看世界的人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文章所展现的正是人生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又比如《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别人,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是在干什么,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

桃花心木还在成长,而我们也渐渐长大。勤劳的“种树人”永远栽培着我们。

依赖的心往往使我们经不起生活的磨练,但如果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从中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

林清玄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细微的观察,更是对人生的哲思、对生命的感悟。那震撼人心的话语,将拨开我这迷茫的青年眼前的迷雾,指引着我继续奋斗,像百合花一样绽放。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4

“一个人要得到一个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要有一个旺盛的生命,就先要有旺盛的思想;要有一个充满慈爱的生命,就先要有充满慈爱的思想。”

这句话是散文作家林清玄讲的,也是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林清玄散文集》里,作者似乎并没有用多少华丽的语句来装饰着文章,而是采用质朴和淡雅的言语来谱写每一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有一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但令我最难忘的是枯萎的桃花心木那篇故事。在作者的乡下老家前,有一块种着桃花心木的树苗的地,而种树的人却总隔几天才来浇水,来的天数也没规则,并且浇水量也有时多,有时少。令作者感到很奇怪,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若总是为桃花心木浇水,就会产生依赖性,很难成为百年大树,只有模仿老天,没有规则地下雨、浇水,才能让树苗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成大树。这虽然是一位种树者的经验之谈,但是,对作者而言,桃花心木与人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成长,才能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再依赖别人,就像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古语让我想到了心里的天鹅这篇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在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而用三种方法,来使得天鹅无法飞翔,将他们关在庄园里,来炫耀自己的财富与品位。久而久之,天鹅们忘记了自己也会飞翔,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成为了一种讽刺,天鹅由于人们的私心,变成了不能飞翔的鸟儿。

作者林清玄笔下一篇篇的感人故事,都触动人心,令我回味无穷。其实我认为作者只是在描述着四种“心”,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每当我读到林清玄的散文都会有一股神奇之处,它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就如天真的心,看到天真这二字,就会联想到儿童像白纸般的单纯无邪,在书中,作者用天真的想法来描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软枝杨桃、神来之笔……而纯善的心描绘的是那些无知,可怜的生物,因为人类的私心而被失去往日的风貌的一些故事。其余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都是以一位单纯的孩子的思想来描写每一个感人的文章。认真地细细品读着书中有关于动、植物、社会,人们的一些形形色色的故事。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5

米黄色的封面,封面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只有一簇簇飘飘洒洒的蒲公英。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封面。简洁清新,又不失意境,这或许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风格。

喜欢林清玄的文章,他总能以诗一样的语言带给人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在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用他作家那双细腻聪慧的眼眸,洞悉世间的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林清玄曾在他的散文集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去。朋友家地处偏远,所以大部分的青菜必须自己种植,朋友种下了四种最极端的青菜:

最酸的柠檬,最甜的甘蔗,最苦的苦瓜,最辣的辣椒。

一开始他的朋友把把这四种蔬菜种在一起,结果每种都长不好,后来他把四种蔬菜分开,铺了不同的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不同时间的浇水,才使四种蔬菜都长好了,颇费了一番功夫。

看似简单的种菜小故事,细思量,和我们教育孩子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单纯的植物都要用不同的培植方法,更何况是复杂千万倍的孩子呢?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最适合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智慧的父母,睿智的老师,应该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也许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吃力,我们仔细关怀、体贴照顾,找出孩子的特质以弥补不足,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用力生长。如果他是辣椒,我们就帮助他,促使他成为最辣的辣椒。

像这样没有华丽的语言的文章总是耐人寻味,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既有花的娇美,风的温柔,又有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让生活在芸芸众生的我们的看到,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还存有纯净。他经历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他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你,我,他。初读这些文章,如获良友,再品时如逢故知。“挫折是为了让你学习智慧;离散是为了让你学习成长;忍苦耐艰,人生才能显现真正的价值。"这样的金玉良言不是每天都能看到,也许只有他一一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闲暇时刻,一杯清茶,一张摇椅,几缕阳光,几朵白云,捧着林清玄散文集,每天都是春天。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